白酒的低度化再度成为热点,而近年来众多名酒企业也围绕低度产品做文章;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场的接受度在逐渐提高,低度产品的销量也在增长〉这背后到底是哪些因素在推动?
答: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基于节约资源的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就号召并组织了国内的主要酒企进行低度酒的探索和开发。白酒虽是我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但白酒酿造属于发酵工艺范畴,其发展与革新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技术层面的客观现实,因此在当时不发达的生物技术和工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下,白酒低度化的研究并没能取得较大突破。
但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白酒行业也逐步分享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特别在低度酒的后处理技术上,降度过程中以过滤技术为代表的生物膜处理技术得到了升级,酒体混浊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饮用时的“寡淡”及口感单薄缺陷也得到了优化。从而让符合消费者的口感和味觉习惯的低度化产品得以涌现,并获得大面积的推广。
刚刚您谈到了技术的革新为白酒的低度化提供了内在动力,而在新的消费趋势和饮用环境下,企业积极参与到白酒低度化的探索中又有哪些客观因素在推动?
答:很多白酒企业的参与,这在我看来主要是消费趋势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消费者培育的需要。近些年行业在有意识地引导消费者向低度上靠拢,我们看到“绵柔、柔顺、顺滑、柔美”等鲜明的推广语,这背后自然是酒体风格上的调整,这一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消费者整体饮用度数的降低,这也是0前企业间展开差异化竞争及塑造品牌新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方向,进而促进消费者和自身产品间的黏度。
第二个方面,受消费群体年轻化的影响。随着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群休开始进入白酒饮用期,如何能够最快地与这类人群建立联系是企业最为关心的。而让年轻人改变对白酒的传统看法,让更多的人接触白酒、认识白酒,首先就要在口感上适度降低“刺激感”,毕竟大多数80后、90后的饮酒记忆是从啤酒、洋酒、葡萄酒等低度酒类饮品开始的。
第三个方面,白酒饮用多元化、个性化和时尚化发展的推动。过去我们—直认为52%是中国白酒的黄金度数,这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但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来说,白酒度数的降低也成为一种必然。过去以40%以下特别是38%作为低度酒的代表方向,而如今我们将45%作为低度化产品的惯用分界线,一些上市的新品、爆品也大多在符合这一度数,比如我们今年推出的全兴球兴小酒。
我们在和很多年轻消费者沟通时了解到,如今在夜场、私人派对等场景里,白酒的饮用方式就变得丰富起来,这是不是意味着低度酒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答:从饮用口感上来说是这样的,如今多元化的饮酒方式下,传统高度白酒在加冰、混饮等饮用方式上的口感表现有所欠缺,但低度化白酒的味设计与当下的个性化饮酒方式较为协调,能够呈现出较好的味觉体验。
酒神杜康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5-2020 洛阳协力酒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a href="http://www.beian.miit.gov.cn" target="_blank"> 豫ICP备19000588号-1